作为江浙区域人民,每年夏季都不好过,高温闷热,一场台风带来的清凉对大家确实有点久旱逢甘露的感觉。

但大家的心情又是复杂的:一方面怕它不来,一方面又怕它乱来。

这不,今年迎来的第一场台风就非常凶残--烟花。

我注意到这次台风烟花的英文名叫In-fa,我还以为是fireworks

你念一下就了解,In-fa是烟花的粤语音译。

国际上也都用In-Fa来报道这次台风。

那样问题来了,为何这次台风的英文名用了粤语的音译?

大家发现烟花这个名字由澳门提供,而澳门人是说粤语的,所以自然英文名要用粤语的音译In Fa了。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了,就给大伙科普一下台风都是怎么样命名的。

国际上约定了一个台风的命名法则,全名叫: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1 naming system(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

补充一下,台风(typhoon)的学名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规定,台风的名字由亚太区域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区域提供名字,由于这类国家和区域深受台风影响。

每一个国家(或区域)提供10个名字,如此一共获得140个名字,然后再周而复始地用。

另外,由于大伙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所以这类名字大都以祥瑞、花草命名,譬如:

白鹿、鸳鸯、珊珊、万宜、凤凰、白海豚、彩云、蝴蝶、琵琶、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所以澳门给台风取名字烟花也是期望它烟花易冷、昙花一现,不要导致重大损失。

但假如某次台风导致了特别重大的灾难,名字或许会被删除,也就是说这个名字就永远指代那次灾难性的台风了。

譬如2018年,过于凶残的台风山竹(Mangkhu)已被除名。

据了解大家初次给台风命名开始于1887年,开创者是一个叫Clement Wragge(克里门兰格)的气象学者。

克里门兰格喜欢把台风起名字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如此他就能在播报天气的时候说:

XXX causing great distress(某某导致了巨大灾难)或XXX wandering aimlessly about the Pacific(某某在太平洋上行踪不定)

有时还真挺佩服老外的幽默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