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普林是20世纪初的作家和诗人,尽管目前的人极少有读他的作品,但不能否认他的不少诗歌和小说仍然是英语文学的瑰宝,他是英国第一个得到诺贝尔奖的作家。他的小说《丛林之书》直到目前仍是受孩子子们喜欢的书之一。吉普林除去从事文学创作,还积极参与政治,凭着他卓越的口才宣传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在一战前夕,他曾发表数次演讲,鼓吹对德宣战,为此,他极力让自己高度近视的孩子杰克参加军队,杰克后来在战场上失踪,生死未卜,吉普林也没找到他儿子的尸体。后来吉普林在我们的简短小说《园丁》中隐晦地表达了我们的哀思。近期英国人出了一部关于杰克和吉普林的电影,叫《我的孩子杰克》,哈利波特在里面扮演杰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2 劳伦斯给大家的印象就是那个写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和《儿子与情人》的有点叫人不那样好意思的作家,但在他老婆德里达的眼里,他是一个出色的男性,要不然她也不会抛弃我们的家庭跟他私奔。在她的回忆录《不是我,是风》中,她是如此描写她和劳伦斯交往的,劳伦斯对她说,在他们首次见面的时候,他就了解她是一个表面幸福事实上是灵魂被束缚的女性,也正是这句话使得德里达开始正视我们的生活,最后决定与他私奔。女性能找一个可以懂心的男子,或许是她们最大的幸福。3 TS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但他出生在美国,而不是英国,只不过后面他长期生活在英国,而且加入了英国国籍,并公开宣称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显然每一条都和美国人格格不入)不过人出名了一个后有个好处,那就是总会有仰慕者,英国人糊里糊涂白得了一位大诗人,当然要为他著书立传,美国人也毫不示弱,由于好歹他出生在美国,结果是但凡英国和美国的文学史中,都会有艾略特的绚烂身影,这就像有十几个城市在争夺塞万提斯的出生地资格一样,文化名人一直不缺追捧。4爱尔兰的某一位高级官员曾如此评价他们的文学:大家在政治上被英国统治了一千年,但大家在文学上统治了英国一千年。不管这句话是不是适合,爱尔兰的历代文人不可辩驳的都是当时的领头人。二十世纪他们贡献了叶芝如此的大诗人。叶芝的地位和艾略特不相上下,甚至被后者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说起叶芝,还要提到一个人,昂德,她是一位沉迷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人,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昂德主动和叶芝结识,但只不过出于对他作品的仰慕,可是多情的叶芝爱她爱得死去活来,共计向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再1889年、1900年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不过情场失意的叶芝将这份爱融入到了他的诗歌创造之中,他的不少戏剧和诗歌都有昂德的影子比如他有名的《when you are old》。就连昂德最后也不能不说,她或许无意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假如她同意了叶芝,她或许会收成一份伟大的爱情,但一定会失去一个更伟大的诗人。5 爱尔兰二十世纪的另一个贡献是詹姆斯乔伊斯。他一生中的作品用五个手指就能数过来,但每部都是现代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尤利西斯》一书,是意识流的集大成者,全书最后一章仅一个标点符号,描写了一个女性的心理活动,乔伊斯因此让人称为魔鬼,同时这本书由于涉及淫秽而被禁,但事实上,那些审察官们有几个真的把这本书读完的呢?乔伊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费尼根守灵》,这部作品倒是没禁,由于全世界估计也就乔伊斯一个人看得懂,在书中,他用了英法德等等若干欧洲语言,与五线谱,而且他还很多创作出新词来满足自己,对于公众的抱怨,他公开表示我写了本叫人困惑30年的书岂止是30年,直到目前,能完全理解这本书的人和他写的作品一样少得可怜。不过过尤不及,意识流在乔伊斯手中发扬光大,也在《费尼根守灵》后开始没落。6 伍尔芙是英国少有些出色的女人作家,她的作品同样也是有非常深的意识流风格。伍尔芙同时也是有名的评论家和女权主义者,是少数几个靠我们的职业骑上摩托车的女性,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上天在赐予她才华的同时,也赋予了她美貌,不过在她辉煌的职业生涯背后,伍尔芙的生活并不圆满,她在小时候遭到他同父异母哥哥的性骚扰,这使得她长期离得远远的男士,甚至最后进步出了同性倾向(电影《无时无刻》中就有提及),在她结婚之前,她老公就和她立下规定,结婚以后决不和她发生性关系,不要孩子。她的老公尽管曾试图唤醒她深藏在内心的作为女人的感情,但最后都徒劳无功。童年的阴影让她患上了非常紧急的抑郁症,幸亏有她老公的伴随,要不她非常可能早就离开人世,而不会在后面留下令她名垂青史的作品。但抑郁症和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击垮了她,她于1941年3月28日投入了坐落于罗德麦尔她家附近的欧塞河自尽。 附她写给老公的遗书最亲爱的:我感到我肯定又要发狂了。我感觉大家没办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没办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适合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个方面都做到了其他人所能做到的所有。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到来之前,没哪两个人能像大家如此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了解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我,你才能工作。我了解,事情就是这样。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可以看书。我要说的是:我日常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很难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每人也都了解。倘若还有其他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目前,所有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可以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我相信,再没哪两个人像大家在一块时如此幸福。7 毛姆自称自己是二流作家里的一流作家,但评心而论,他起码是一流作家里的二流作家。至少他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这里就爆点他的一些隐私,大家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认识这个人。毛姆是一个两性人,而不是不少人所说的同性恋者,因为王尔德事件的前车之鉴,毛姆和他同年代的大多数英国常识分子一样,对同性恋这个字眼采取了明智的回避态度。在毛姆的作品中,你非常难找到与此有关的内容,甚至在毛姆的日常,也只有少数较亲近的朋友了解毛姆的同性恋爱。同时他也是个恋童癖,在他环游世界的那段岁月,他的同性恋爱人哈克斯有时会在墨西哥帮他找到一些可爱的小孩子儿;而在印度,毛姆拥有了他前半生最幸福的爱情,就是在一块漂浮于海面的舢板中与一个小孩子儿性爱。(写到这里期望没破坏毛姆在大伙心里的形象,大家应该对这类现象有个冷静的认识,对于同性恋和恋童癖,大伙可以参考福柯的《性史》)8 约瑟夫康拉德和劳伦斯,乔伊斯并称为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英文作家(显然这里评论充满了大男子主义),而且有趣的是,这三个人有两个长期旅居海外,而康拉德干脆是波兰人,他有极其出色的语言天分,英语连他的第二外语都排不上,但却可以写出大部分英国人都写不出的英语文章。尽管这样,他的口语却非常差,和他交谈的人都抱怨他的口语很难懂。康拉德的语言天分已经举世闻名,以至于语言学界在教授外语的时候都会有如此一句话对于外语的学习,不必一直认真仔细,毕竟,大家不是在培养另一个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