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Skila给我发邮件,说她近期才了解,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三个标准,分别是信、达、雅,也就是忠实、通顺、美好。Skila期望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一下如何才能让译文达到信、达、雅的规范。我本人不是英语专业毕业,也没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按理说没资格谈这个问题,不过我还是想依据我的一点领会,简单聊一聊。第一请看下面这段文字,这是17世界英国女诗人Katherine Philips的一首诗的前四行,是我在谷歌检索时偶然发现的。I did not live until this time,Crown'd my felicity,When I could say without a crime,I am not thine, but thee.我第一根据信的规范,将它翻译为:我没活过,直到目前为止,给我的快乐加冕,我可以无罪地说,我不是你的,而是你。你可以看出来,译文虽然信,但不达,因此我需要依据我的汉语常识,使译文在信的基础上,尽量达一些,因此我将译文改写成:我直到目前才算真的活着,我的快乐得到了加冕,我可以无愧地说,我不是你的,我就是你。至此,译文基本达到信和达的规范,但还没达到雅的规范。此时,倘若我有非常过硬的古汉语基础,我可以将译文第三改写成五言古诗,那样一来,就真的符合信、达、雅的规范了,可惜我不会,实在惭愧。由此大家可以看出,要想真的达到信、达、雅的规范,实在是太难太难啦,没十年汉语底子,没十年英语底子,没十年翻译实践的底子,也就是说,没30年积淀的底子,靠突击、靠速成、靠耍小聪明等等,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因此大家可以发现,那些真的可以达到信、达、雅标准的翻译家,总是都是一些鬓发斑白的老先生。帖子发表之后,网友YaleField将我的译文改写成一首五言古诗,内容如下。特向YaleField网友表示衷心感谢!大悟方此时,鸿运正目前。无愧表心语,我今天下君!